顶点笔趣阁 >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 > (第51章 第52章 53)

(第51章 第52章 53)


五十一

        我“跨”过专题文艺中心主任,直接找了罗台长,我对他说:“台里和中心的几次改革,对我触动很大,我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远远不够,所以我准备自费去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深造,恳请您支持和批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罗台长“呵呵”一笑说:“嗯,学习深造是好事,结业回来还是大有作为的,我完全同意!为了向你表示支持,在学习期间,台里每月给你报销三百元生活费。”罗台长能这么爽快答应,说明他对那套瓷器是有印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据大哥的建议,我只要罗台长“同意”这一句话,至于报销什么生活费,不需要!我总不能每月跑一趟北京,专程开一张发票寄回来吧?我把罗台长签过字的学习申请交给了专题文艺中心主任,一句话没说,“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又分别向雷主任和叶老师辞行,雷主任心知肚明,祝福我一切平安顺利,而叶老师直接挑明了我的想法,让我到了浦海市代问何老师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把家里的事情对余红做了交代,因为路途遥远,又不清楚何老师在浦海市的具体情况,“穷家富路”,我拿上一千元作为盘缠,剩下的一点积蓄作为家里的生活费和人情开支,等我在那边有了工资就会及时寄回家里。我同时嘱咐余红,我这一走,可能会错过女儿的少年成长期,但我守着她,没有把握能保障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条件,离开她,我又心乱如麻、万份牵挂,女儿马上步入少年时期,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变化,不可粗心大意。余红让我放心,她说会照顾好女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离给何老师打电话的时间快过去两个月了,我把出发时间定在了周日,买好火车票后,我先把行程告诉了何老师,再分别告知董总、燕子以及其他一些有交情的朋友,避免大家对我的突然“消失”产生猜疑和责备。

        董总对我的选择表示理解,他说,他来做东为我饯行。因为我是晚上的火车,吃饭就定在中午,另外在中医院工作的朋友也为我安排了专车送到武汉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六上午,天空突然飘起了蒙蒙细雨,燕子来电话说,她在一个街道的十字路口等我。我马上赶了过去,不知她等了多久,见到她时,她的头发上罩着一层薄雾般的微小雨点,额前长长的刘海也被雨雾浸润,随着微风飘起又落下,若即若离。她问我,明天就走吗?我说是的。她拉着我的胳膊上了一辆的士,让司机开到桃阳商场去,我问她去那儿干嘛?她说去了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商场,燕子领着我直奔男士服装专柜,来回看了几遍,挑中了一件外套让我试试,我有些难为情。她不由分说把衣服塞到我手里,再把我推进了试衣间。我换上衣服出来,她上下前后看了看,就让营业员开票结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走出商场,燕子对我说:“明天吃饭我就不参加了,也没时间去送你,出去以后要保重好自己,外面没有家里方便自在,过不习惯就回来,别死要面子硬撑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我点点头,她接着说:“有什么事就电话联系,哦,对了,我手里有五百元的电话磁卡,朋友送的,你也拿上吧,我要去接孩子了,先走哈。”看着她消失在街头的人群里,我一手拎着她买的衣服,一手握着她送的电话磁卡,一个人在原地呆呆地站了好久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日上午,我收拾了几套衣物和洗漱用品装进旅行包,再给武汉的大侄儿(勇娃)打了电话,让他到时去火车站送我一下,然后带着余红和女儿前往吃饭的地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董总早就到了,在帮忙招呼陆续到来的客人,他整个人的气色和精神状态大不如前,这种场合我不便和他多聊,只是简单交流了几句。来参加送行的都是平时接触较多且聊得来的朋友,虽比不上我和董总、袁领导那般的深厚交情,但彼此也相处合意。

        酒桌之上,大家对我即将远离故土的伤感似乎不是太在意,好像都在为我脱离桃阳这个看不到前途的地方而庆幸,纷纷举杯敬酒祝我将来财运发达、荣归故里。而我只能强装笑颜,应和着他们的恭词,僵硬麻木地吞下每一口酒。

        外面遍地是黄金吗?谁想背井离乡啊?我也想老婆孩子热炕头,守着这一方故土与故友,聊点小天喝点小酒,平平淡淡过一生,可这种平淡的向往已然成了不可企及的奢望。我虽然为此在不断努力和奋斗,但终究抵不住别人与生俱来的社会资源。没有钱没有人,江湖不认,即使披挂上阵,还是遍体鳞伤。

        送行的朋友都很尽兴,边喝边聊,从大会开成小会,从小会搞成两人的窃窃私语,而我茫然发呆地想着我远方的未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医院的朋友是院办主任,安排了一辆崭新的奔驰救护车送我去武汉火车站,他反复强调,车还没有出过一次诊,为了让我心安,他决定与董总一块坐救护车送我。曲终人散,与其他人一一握手告别,我提着行李上了救护车,从桃阳市前往武汉。

        路上,余红和孩子互相依偎睡着了,董总和院办主任东一句西一句地聊了会儿天,抵不住酒劲,鼾声便此起彼伏。我喝酒了但没睡意,看着车窗外急速后退的田野、村落、沟渠、树林……想起十来年前,大哥送我去通镇上班的那一天,境况相差无几,心情同样如此,唯一的区别是,那次坐车是往桃阳市西边,这次坐车是往桃阳市东边,起点都是桃阳市城区。

        人生旅途由一个个阶段拼接而成,每一个阶段都经历着不同的人和事,这些人和事又决定着每一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和人生得失,当到达每一个阶段终点的时候,既可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,无缝对接,也可能使人难以逾越,停滞不前,需要转向迂回前行。毫无疑问,我是后者。

        独自想着心思,感觉车开得很快,火车站到了。外面飘着小雨,大家都没带伞,我抱着旅行包在车上和他们道别,然后亲了亲女儿,开门下车,女儿看着我说:“爸爸,你出差回来要给我买礼物啊。”我向她挥挥手,泪水已夺眶而出,随着雨滴一道滑落,我迅速转身离去。此刻,我深深体会到了何老师当初告别女儿时的复杂心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我顶着小雨走向进站口,一眼便看见勇娃在门口的飘檐下等我,他一手接过我的旅行包,一手递给我纸巾,让我擦拭脸上的雨水。他说已买了站台票,等会儿直接送我到站台。我简单和他说了此次去浦海市的原因,再问他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?

        他说:“有门路的同学进了行政事业单位,没有门路的同学去了北上广闯荡。爸爸要我不着急,他在托关系把我安排到桃阳市医院上班,我只能在武汉等消息。这都好长时间了,还没动静,我有点心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我劝他说:“再耐心等等吧,托关系是人托人的事,一路走上去,既要送人情还要说好话,你爸本来就脸皮薄,不爱求人,这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勇娃摇摇头说:“我知道爸妈只有我一个孩子,不放心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,但是他们花那么大代价,让我进了桃阳市医院又能怎么样呢?像我们这种科班生,在医院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熬出头,前提是还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手把手地指点和传授,你说,我的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我问他:“那你内心的真正想法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怕爸爸骂我,一直不敢说,我谈了女朋友,是大学同学,她已经在武汉一家医院上班了,我想就留在武汉找工作算了,假如回到桃阳市工作,人家家里不会同意的,那我和女朋友的关系估计就黄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做两手准备呗,你抓紧时间在武汉找工作,你爸那边嘛,估计还有一定难度,你也不催他,各办各的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时间差不多了,勇娃陪着我检票进站上车,找到座位后我透过车窗叫站台上的勇娃转身回去,但他一直默默站在那里,等到列车开动才向我挥手告别。想着夜幕即将降临,他也是满怀心思独自游荡在武汉街头,我心里一阵难过,为大哥感到心疼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十二

        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绿皮列车一路驰向南方,看不到风景也没心思欣赏,邻座的乘客有的高谈阔论、有的喝酒猜拳、有的鼾声如雷,大人的说话声、小孩的吵闹声、小贩的叫卖声……搅和在一块,混杂在一起,这是一条游动的“街道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倚着车窗,盯着外面时远时近一闪而过的稀疏灯光,回忆起高中毕业后从西河镇乡下连夜步行至桃阳市区的情景,当初是为了在城市谋得一份安稳的工作,倔强固执地偷跑出农村,现在是为了孩子和家庭的未来,舍弃那份勉强糊口,但来之不易的工作,选择孤注一掷背井离乡出去闯荡。对那份工作,我也有不舍的情结,毕竟我为此付出过很多的心血和汗水,我曾幻想把它作为我的终身职业,心无旁骛一路安心走下去,让播音员和记者的荣耀光环带给家庭幸福与自豪,可是,荣耀光环终究抵不过现实需求,我只能无可奈何地放下,再次回到另一个人生起点,重走来时的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夜深了,列车在“喀嚓喀嚓”孤独前行,它与我不一样,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归宿,而我对前方还一无所知,包括何老师现在的处境如何?我们是会露宿街头、还是将寄人篱下?虽然何老师说过,有他吃的就有我吃的,但我必须作好最坏的打算,把困难想多一点、想深一点、想透一点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次日上午十点,车厢里又喧闹起来,我看见车窗外不时闪过成片成片的甘蔗林,气温也明显升高了,空气变得燥热。列车已驶入了南方地界,我脱下身上的外套,不断变化着坐姿,腰酸腿疼、精神疲惫,我渴望列车尽快到达目的地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下午四点多钟,列车终于抵达终点站——西南方的一座省城,下车后我不敢耽搁,叫了一辆的士赶往长途汽车站,坐上了开往浦海市的班车。车上乘客的说话口音让人仿佛身处另一个国度,我一句都听不懂,看着他们黝黑的脸庞、突出的颧骨、削瘦的身材,我知道自己已身处千里之外的异域他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班车继续南行,一路颠簸三个多小时才进入了浦海市区,晚上九点,班车停靠在市区的贝壳广场。一下车我就看见了何老师,明亮的路灯下,他坐在一辆摩托车上,上穿一件白色短袖,下穿一条深色裤子,脚穿黑色皮鞋,样子没什么太大变化,气色和精神状态都挺好。他招呼我上车,说先带我去吃点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感到肚子饿了,自武汉上车,一路我没吃过东西,实在没胃口吃不下,见到了何老师,就如见到了亲人,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摩托车穿过两条笔直宽阔的街道后拐进了一条人声鼎沸、烟雾袅袅、香味四溢的狭窄巷道,我们在一家“川胖子”酒馆门前停下。何老师说,你刚过来,恐怕不适应海鲜食物的口味,我们就吃点味道相近的家乡菜吧。经他提醒,我嗅到了一股腥味,是附近那些烧烤摊位上的虾蟹螺散发出来的,熟悉了家乡的味道,还真不习惯闻到这种腥味。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点了几份家常菜,叫了两瓶啤酒,我们俩坐下来开始吃饭。我给何老师说了一下桃阳市广电系统的情况,还有他以前熟知的人和事。何老师听完说,这些事就不理它了,他问我,家务事都安排好了吧?我说,安排好了,余红赞同我出来,我大哥大嫂听说我过来浦海市投奔你,也表示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点点头,他向我讲述了自己的情况。他说,当时因摄像机被盗事件,逼不得已主动从浦海市规划局辞职出来后,心情很沮丧,如果不是发生这件事,就能顺利调入市组织部工作,一次很好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,人算不如天算,命该如此。彷徨了好一阵子,后来想到浦海市是一座沿海旅游观光城市,就摆了个地摊贩卖些纪念品和小物件,没想到一个星期才卖了十元钱,一气之下,把剩下的两袋子纪念品和小物件都扔到了垃圾堆里。但生气归生气,还是要考虑到谋生问题,最后打算去开出租车载客,又是一番折腾办理驾证申领手续,驾证拿到手后,正在联系和选择出租车公司时,有原来的同事告诉他一个消息,说当地一家上市公司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,何老师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前去应聘,老板亲自面试,当场拍板录用。他现在的职务是这家上市公司的行政办主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我没想到的,因为我事前决定过来浦海市投奔何老师时,没问过他目前的具体工作,他也没给我细说。我的想法很简单,我坚定地认为,跟着何老师,再苦再累再难,我们也会挣得一碗养家糊口的“饭”,既然来到了浦海市,不论遇到什么困难,处于什么境地,我不担心不恐惧不后悔。一路上我都做了最坏的设想和“搬砖烧窑”的思想准备,我记着一句话: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我要先预想最糟糕的局面,避免自己因为过于乐观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,陷入失望和悲观的情绪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接着说:“你的基本情况,我提前给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邹经理介绍过了,他说公司刚上市,各类人才都需要,可以让你过来试试,明天上班我就带你去见他。至于公司的整体情况,等你入职定岗后再逐步学习了解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吃完饭,何老师又骑着摩托车带我来到离市中心不远的另一条街道,在一栋高大的办公楼门前停下,大门两侧蹲坐着两只威武雄壮的石狮子,借着路灯我看见门口悬挂着“浦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”和“浦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”等四五块条牌。

        停好车后我们绕过前门,从后门乘坐电梯上楼。何老师说,这栋楼的一到三层是办公场所,以上都是管理干部公寓,院子后面还有三栋楼房,那是员工宿舍区,公司新的科技园区正在建设,有时间再过去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让我暂时住在他家里,等明天面试完了再安排宿舍。看到家里三居室的住房面积和室内物品的陈设,我知道何老师重新找到了人生伴侣,便问他怎么没见到嫂子?他说回娘家了,过几天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有些疲倦,洗漱完后给何老师说了一声,就进房间上床歇息了。对于明天的面试,我虽然心里有点底,但因为对上市公司的概念有些陌生,觉得神秘好奇的同时,又在担忧自己能够适合什么岗位?一直半睡半醒到天明。

        次日早上,我跟随何老师在公司食堂吃完早餐后,来到了办公楼二楼,办公楼是南北朝向,以中间走廊为界,分为南北两个办公区域,各个办公室采用全透明的玻璃墙间隔,行政办在北面办公区域的中间,人力资源部就在旁边。何老师指着走廊对面一间看似“庭院深深”的办公室提醒我说,那边是董事长和秘书的办公区域,三楼是浦生集团的办公场所,两个公司都是在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,各自开展业务工作。我问董事长姓什么?他说姓柯,四十九岁,浙江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十三

        八点差十分,各个办公室的人员都到了,大家穿着统一色调和款式的职业套装,系着领带,佩戴着胸章,挂着工牌,看样子管理很规范,制度很严格。何老师向旁边办公室看了一眼,示意我直接过去,找坐在最后面的人力资源部邹经理。

        邹经理四十来岁,与何老师年龄相仿,他戴着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,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、一丝不乱,皮肤白净,温文儒雅,颇有学者的风度和气质。我把个人简历和相关证书资料递给他,他翻了翻资料说:“何主任已经向我介绍过你的情况了,你和他曾经是同事,你的个人履历和自身条件都没什么问题,我们就没必要做背景调查了,根据你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,准备安排你到行政办从事企业内刊的编辑和撰稿工作,试用期工资暂定为两千元,试用期三个月,你看怎么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次极其简单的面试,我猜是何老师在前面做了很细致的铺垫工作,邹经理是出于对何老师的尊重与信任,才这么快给我确定了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。工作有了着落我很激动,而且工资比我在桃阳市高出了一倍。我向邹经理表示感谢。他说:“别客气,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,好好干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办好入职手续,我回到行政办。何老师给我安排了一张空着的办公桌坐下,之后向我介绍办公室里的各位同事:副主任姓黄,男的,年龄和我差不多;企业内刊专职摄影师和组稿人,姓杨,男的,年龄比我稍大;还有一位女孩是内勤,加上何老师和我,办公室共五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介绍完后,何老师向我和老杨交代,企业内刊《浦生动态》办刊工作的具体分工与相关要求:何老师兼任内刊主编,我的岗位是责任编辑,老杨的岗位是图片编辑,刊物的校对、印刷、分发,由我与老杨共同负责。每月出刊一期,刊物印刷后,分发到浦生集团和浦生股份公司总部机关各部门,外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分别邮寄,办公楼外面的企业文化墙由我摘择内刊的主要内容后,再交给集团办公室的专职美工书写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在浦生股份公司虽然是文员级别,但毕竟属于总部机关的行政管理人员,所以何老师又领着我走向最东边的一间大办公室,拜访公司总经理。敲门进去,总经理起身与何老师打了招呼,然后示意我俩坐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总经理是女的,年龄在三十五六岁样子,身高一米七的左右,身形苗条,一头乌黑顺滑的长发披在肩头,标准的瓜子脸,双眉修长,琼鼻秀挺,明眸皓齿,皮肤白皙,一身职业装穿在身上显得经典素雅。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对我说:“这位是公司的秦总,也是分管行政办的领导。”我站起身说:“秦总好!”何老师向秦总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和岗位安排。

        秦总“咯咯”笑说:“也是湖北的,你老乡啊,嗯,可以,人挺精神,一股书生气,吃住都安排好了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回答说:“等下办公室内勤给他办饭卡,住的地方还没落实,昨晚暂时住在我家,黄主任说住的地方还要调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总眉头一皱,有点不满的说:“调什么剂啊?我们这栋楼的六楼不是有个三室一厅的宿舍吗?就科技公司的平总一个人在住,可以先安排去那儿住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何老师有些为难:“后勤工作是黄主任分管的,这些事我干涉多了,好像不太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总眉毛一挑说:“他是副主任,你才是主任咧。不过这家伙一贯油嘴滑舌,阴阳怪气,行了,我来直接给他讲吧,顺便让他把公司的工装也提前发了,在总部机关上班的人员,都要注意公司形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从谈话中,我感觉何老师和秦总的工作关系很融洽,有这样的两位好领导,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开展充满了信心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入职上班的这一天,本月的《浦生动态》刚出刊,下期的组稿备稿时间还很充裕,何老师要我趁这个空当,抓紧学习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、规章制度以及刊物的编辑组稿流程。老杨给我找了很多资料,还让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他。

        浦生集团是浦生药业股份公司的最大股东,主业是建筑、科技、地产、农业等,柯董是以建筑行业起家的。浦生药业股份公司于2001年上市,公司集药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,是通过了科技部和中科院“双高”认定的高新技术生物制药企业,下属七家企业分布在全国五个省、市(区),员工一千八百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建的浦生科技园是浦生药业股份公司,在浦海市的生产基地和总部所在地。科技园总占地面积三百二十多亩,总投资十多亿元人民币,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。

        《浦生动态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,编委会主任是柯董,编委会成员有十来人,估计都是所属企业的头儿。发行对象除了集团和股份公司的所有企业外,还会邮寄给国家、省、市的相关部门。由此看来,这是一本有“分量”的内部刊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午下班前,黄副主任把分配给我的宿舍钥匙扔在了我桌上,还吩咐内勤女孩下班后带我去库房领工装。中午在员工食堂吃过饭,我从何老师家里拿上行李,搬进了六楼宿舍,宿舍共有三个单间,最大的房间是科技公司的平总在住,分配给我的是一个最小的单间,但房间的衣柜、桌椅、床铺、空调等一应俱全,我略加收拾,休息了一会,换上崭新的工装提前去办公室上班。

        老杨在办公室整理照片,趁没人,老杨悄悄告诉我,我坐的办公桌是我的上一任留下的,从北京招聘过来的中文本科生,来了不到俩月,被柯董亲自下令开掉了,原因是屁股坐不住,爱串门聊天。何老师提醒过他好几次,可他说串门聊天是为了搜集素材写稿件。聊天就聊天吧,没想到,他居然聊到柯董的秘书办公室去了,想干啥?难道想搜集柯董的素材,准备采访老板么?一次,二次……柯董终于发火了,结果是怎么来的就怎么离去。老杨的这一番话,是在讲故事,也是在变相告诉我这里的“规矩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老杨称赞我的一身工装很合身,并羡慕道,一般情况都是试用期满且转正后才发给工装的,但我是例外,这很少见。我想这可能是有何老师的推荐,才得到了秦总的看重,如果我不能做出点“工作名堂”就愧对他们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时年三十二岁的我,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员工作,但因为我来得太突然,浦生公司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,当务之急,我必须以最快速度,熟悉和了解整个公司的情况,包括柯董个人的创业经历,以便我尽快进入岗位角色。否则,我的编辑和写稿都将是“矫揉造作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浦生公司的发展史,事实上就是公司创始人柯董的奋斗史,他从一名“包工头”成为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板,再成为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,令常人无法想象,个中的辛酸苦辣、坎坷艰难和惊险曲折只有他自己知道。正如我现在所看到的,“浦生”是一棵枝繁叶茂、高高耸立的大树,但它是如何克服风霜雪雨、酷暑严寒拔地而起,我对此一无所知。人前的辉煌有目共睹,人后的凄凉深藏衣袖,我对眼前的“浦生”充满敬意,但对“浦生”过去也有着好奇,因为不了解它的“前世”,就不能准确融入它的“今生”。

        《浦生动态》也是塑造浦生公司形象的一种方式和手段,它是浦生公司的宣传“机器”与“喉舌”,还是柯董的“传声筒”和“冲锋号”,在这块阵地上,我能否有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,既面临着压力与考验,也有着干出成绩与立功受奖的机遇。何老师已经把我领进“门”了,以后一切要靠自己努力,不能一直躲在何老师身后,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,成为他的包袱和累赘。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66064241_16152761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