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灶神女掌柜[美食] > 第35章 春篇·东溪银芽

第35章 春篇·东溪银芽


那夜,赵珺扛起张叔夜就跑,终于逃出了火海,她拼着最后一点仙力,用治疗术驱散了张叔夜体内的幽冥虫,仙力耗尽,便一头栽倒在地,昏了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恍惚之间,她的神识飘飘然,脱离了躯壳,似乎跟着一朵云彩,来到了建安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安城外有一座山,名曰凤凰山,这里山岗环抱,气势温和秀丽,秋冬多雾,夏无酷暑,厥土赤壤,是茶树生长的“吉壤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凤凰山中,有一条河名为东溪河,沿着河往南走,穿过数十倾御用茶园,来到山涧处,绕过用溪边鹅卵石铺就成的小路,在千百竿翠竹掩映下,隐隐约约看到数楹俢舍,原来是一户人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夜幕上疏星点点,雄鸡还在鸡圈中熟睡,一个妇人已经轻手轻脚地推开了竹篱院的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妇人名叫荼娘子,凤凰山本地茶农,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茶园,种茶、制茶,日夜辛苦,仅够糊口度日,却也怡然自得。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的茶园,位于凤凰山东溪河南岸,茶园不大,也就上近百棵茶树,但每一棵茶树都是极为悉心照料的,而且,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环境,这里的茶树每年初春发芽最早,茶芽也非常饱满鲜嫩,非一般茶树可比拟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年惊蛰后,是采茶的最佳时节,且要选在每日清晨,太阳出来前将茶叶采摘完毕,否则太阳升起后,茶叶上的露珠被晒干,叶芽干瘪了许多,茶芽中的油汁也被消耗了不少,茶叶便不那么滴翠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珺飘在半空中,看着这位荼娘子包裹着头巾,背着一个竹筐,腰间还挎着几个小竹篮,手上动作迅疾如飞,飞快地用指甲掐断茶芽。

        宋人认为选择茶芽必须肥乳,不要瘦短的,认为“芽择肥乳,则甘香而粥面,著盏而不散,土瘠而芽短,则云脚涣散,去盏而易散”。

        采摘时,茶梗必须留有一半长,不能太短,认为“梗半则浸水鲜白,叶梗短则色黄而泛”,认为“梗谓芽之身,茶之色味俱在梗中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天际熹微,天边第一道曙光照耀在荼娘子黝黑的脸上,浑身湿透了,额头上的汗珠晶莹剔透,她用脖颈间的毛巾擦了擦汗,欣慰地笑了,终于抢在太阳升起前,采摘完所有新长出来的茶芽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珺漂浮在空中,感叹道,采茶真是一件苦差事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背着装的慢慢的茶筐回到家中,还没推开竹篱门,看到炊烟袅袅,闻到一股饭香味。

        竹林外又传来一阵郎朗的读书声:“孔子曰: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回到家中,厨间一个少年捧着书本走了出来,笑着说:“娘,你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位少年长相十分清俊,小名叫做阿竹,看起来不过十二岁,一身粗布麻衣,举手投足之间,却如山涧旁翠竹般,自有一段苍苍劲节之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珺思忖道,这位阿竹,倒是有几分眼熟,像是哪里见过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竹见娘回来,忙在院中摆好碗筷,不过是些粗茶淡饭,白米粥,两个咸鸭蛋,一碟子酱菜。

        吃罢饭,阿竹收拾完碗筷,和荼娘子一起对新采摘的茶芽进行拣叶、漂洗。

        茶叶原料等级直接决定了茶饼的等级,越好的茶饼,售卖的价钱越高,因而拣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在院中摆放了三个竹筐,最小的竹筐里,拣出最为鲜嫩的茶芽,中等大小的竹筐次之,最大的竹筐又次之。

        拣茶后,还要进行蒸茶,把洗净的茶芽放人甑中用沸水蒸,既不能过熟,又不能不熟。蒸太生则芽滑,故色淸而味烈;过熟则芽烂,故色赤而不胶。

        蒸茶之后,荼娘子家制茶比旁人多出一道,便是榨茶。因为她发现,自家产的茶芽,味远而力厚,如果不榨尽茶中汁液,就会使茶汤颜色浑浊,饮用时会有草本气味。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将蒸好的茶叶放入石臼中用力捣碎,正是榨茶。

        榨茶之后,便是研茶,把榨好的茶叶和水研磨成茶末,荼家的茶末,研磨得极细。

        下一步,造茶。将研磨好的茶末放入棬模中制作茶饼,荼氏用的是流行于建安一带龙凤图样的模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一步,是焙茶。为了避免炭火破坏茶香,荼氏用的是昂贵的木炭,成本颇高。

        几道工序下来,赵珺不禁瞠目,宋人制茶工序,要比现代繁琐不少,而且是纯手工制作,工作量极大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五十多个茶饼完全焙好,此时已经夜已深了,荼娘子和阿竹忙活了一整天,疲惫不堪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竹肚中饥饿,忙说道:“娘,我去做饭,你歇歇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笑了笑,对阿竹说道:“娘不累,你先去烧水洗澡吧,娘给你做一碗水蒸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还在长身体,用功读书,又帮着自己制茶,光喝粥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听到茶蒸蛋,阿竹十分高兴,娘做的茶蒸蛋最好吃,于是他兴高采烈地去烧水沐浴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他洗完澡,神清气爽的出来,娘已经做好饭了,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,两碗水蒸蛋,一盘青笋炒腊肉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竹此时饥肠辘辘,大口扒拉饭,一锅米饭,他一个人吃了大半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竹尤爱娘做水蒸蛋,滑嫩无比,又有淡淡的清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打了个嗝问道:“娘,蒸蛋你咋做的,怎么一点腥味都吃不出来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笑道,又往他的碗中夹了一筷子腊肉,“娘加了一点新鲜茶芽泡的水去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笑道,“难怪吃起来有淡淡茶叶清香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吃完饭,阿竹说道:“娘,听闻建安城里有大茶商专门来收呢,给的价钱,要比上门收的高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笑道:“娘知道,但是建安城去一趟,至少花半天的功夫。这几日新芽得快,娘要采茶,走不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连忙说道:“娘,我自个去建安城就行了,这几日农忙,学中先生也告了价,我正好去建安城买些笔墨纸砚,凑着功夫把茶饼卖了换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蹙眉犹豫道:“你一个人,行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,“娘,过两个月我就要参加春闱了,我不是个小孩子了,你放心,肯定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想了想,那建安城里收购茶饼的价格的确高了不少,阿竹马上就要参加春闱,家里用钱的地方不少,最后同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翌日,阿竹带着新制好的茶饼,来到建安城。赵珺在空中跟着他,也来凑凑热闹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安城正值春茶上市,大街小巷、来来往往的人都是茶商茶农,空气中都弥漫着清新淡雅的茶香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竹此番进了城,也是左顾右盼,稀奇地瞧着,他见城中有一个大擂台,围着人山人海,一打听才知道,今日建安城正举行斗茶会,若是谁家制作的茶饼拔得头筹,便有一百两银子的赏银!

        赵珺纳罕道,一百两银子可不少了,这阿竹肯定要参加。

        果不其然,阿竹年纪轻,爱凑热闹,这赏银又极为丰厚,便报名参加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擂台赛规定每人只能选一个茶饼参赛,阿竹便选用的是自家最好茶饼参赛。

        因要在红纸上写上自家茶饼的名字,阿竹想了想,自家茶树在东溪,这茶芽不是黝黑的,而似银牙,因而起了个“东溪银芽”的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红纸交了上去,赵珺和阿竹闲来无聊,听旁人闲聊,才知道这斗茶会是新上任的福建转运使举办的,目的就是为了皇家大内挑选出最好的茶饼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想到自家的茶饼要是能入选,被当今官家享用,阿竹内心里萌生出一种豪情,就好像他中了进士,能入朝当官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无聊地等着,一个面容慈祥、衣着不凡的老爷子立在面前,笑吟吟地说道:“后生,你可会点茶?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点点头,荼娘子教过他简单的点茶技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笑道:“后生,跟我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便跟着老爷子来到了一个清雅的地方,摆放着点茶所需的“十二先生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道:“后生,就用你家的东溪银芽,请你为我点一盏茶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便用自家的茶饼,为老爷子点了一盏茶,说起来,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外人面前点茶,有几分拘谨,动作难免有些磕磕绊绊,但那老爷子十分耐心,微笑着等他点完茶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,请用茶。”阿竹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一看兔毫盏中的茶汤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品尝,瞳孔放大,双手发颤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竹有些纳罕,这是怎么了,难道这茶不对吗?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放下茶盏,颤巍巍地问道:“后生,你这茶饼,是何人所做?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竹挠挠头:“我娘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感叹道:“老夫喝了这么多年的茶,今日才知道,世间竟还有如此好的茶饼,这茶芽凝聚山川至灵之卉,天地始和之气,真乃天下第一茶饼!

        阿竹一喜,这么说自己能拿到那一百两银子了?

        老爷子捋了捋胡须,说道:“后生,今日这斗茶会,是你家的东溪银芽拔得头筹,这一百两银子归你所有了。另外,我想跟你娘做个生意,不知道你能否带我去见她?”

        原来,这位老爷子正是新上任的转运使,姓柳,人称其为柳大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日,日暮时分,柳大人和阿竹一道回家,一是送银子,二是和荼娘子谈生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巧荼娘子正在家中制茶,柳大人看了,赞其行云流水,巧夺天工。

        柳大人说道:“荼娘子,我想跟你谈宗生意,你家所制的东溪银芽,我以一斤三百两白银的价格收购,有多少,我收多少,不知道你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珺和阿竹瞪大了眼睛,三百两一斤?!有多少收多收!?这是茶叶,还是金子啊?!

        荼娘子眼中却闪过犹豫之色。

        [注:本章关于宋代制茶法内容,皆引用《中国饮食文化史(东南地区卷)》作者:冼剑民,周智武]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40828284_16808202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